

惠濟寺位于南京市浦口區湯泉街道北,始建于南朝,初名湯泉禪院。南朝劉宋時,武帝劉裕萬乘來游;蕭梁時,昭明太子蕭統曾在此讀書。
寺內三棵稀世之寶的古銀杏樹迄今皆已有1500多年的樹齡,相傳為南朝蕭梁太子蕭統手植。一名曰“千年垂乳”,高20余米,胸圍7米有余,需七人方可合圍。有七根氣根,最大氣根長達2米多,氣根最大直徑30厘米,周長90厘米,猶如巨乳懸于空中,觀者神秘之感油然而生。二名叫“撐天覆地”,指的是此樹不僅高達24米,而且樹冠奇大,覆蓋地面半畝有余, 夏日可容千人納涼。三名叫“雷擊復蘇”,此樹在咸豐年間曾遭雷擊燒毀半株,數年后又奇跡般地復蘇,因此得名。
惠濟寺擴建工程正在進行中,靈山寶殿、祖師殿、伽藍殿、慈悲殿以及方丈樓即將完工。除景點之外,寺內提供素齋,最多可容納200人同時就餐。
導航地址:浦口區湯泉街道惠濟北路
聯系方式:025—58248717





龍洞,位于湯泉街道東南,傳為神龍窿宅。龍洞山巔,天懸石洞,奇石峭立,形似雕工流暢、造型精美的龍首。白云出岫,山云忽合,龍口吞云吐霧、煙云繚繞。故得名“龍洞觀云”,為湯泉“八景”之首。
相傳明萬歷年間,百日大旱,田土開裂,莊稼枯焦,民不聊生。江浦知縣余樞苦思多日無果。一日,縣衙門口餓昏一名乞丐,余樞心生憐憫,命人好生照料。第二天,乞丐不見了,只留一張紙條,上寫:“欲解旱情,來龍洞求我施雨。”原來,乞丐是神龍化身。余樞立即組織人馬,備上祭品,到龍洞做齋祈雨。果然,頃刻之間,洞口白云如海濤巨浪,滾滾而來,隨即便是大雨傾盆。
后來,余樞題“龍宮”二字于洞口石壁,并在山下建龍王廟,一遇天干,就來此處求雨,均顯靈驗,有求必應。
